“14年过去了,从六年级到九年级,那4年时间里,所有记忆只能停在年的元旦前最后一堂课,再往后就缺少她了” 今天国庆的第三天我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电影以五个小故事铺陈开来,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三章“最后一课”,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范老师回到28年前支教的地方,为了帮助老师恢复记忆,他的学生们为他还原28年前的最后一堂课。28年前的教书情景不断在范老师的脑海中闪现,学生画画没有彩色颜料,他冒雨去取,在一路小跑时不慎摔倒在桥上,颜料打翻在小河沟里,红色的颜料如同鲜血般染红了河沟。看到此时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11年前的年元旦。画面能记录实事,而11年前我未能留下关于她的任何一张相片,到现在全凭回忆在苦苦拼凑,11年过去了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晰了,如果我再不用文字记录恐怕再过11年我会遗忘得更多。 我的初中是在老家的一所普通中学读的,家离学校很近,那时候骑自行车上下学。那时候初中还是读4年,从6年级开始就在初中就读了,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四班是最复杂的班级,平行班里最差的一个。班主任李老师从年的9月开始带我们。对于那时候学校的记忆大多是军训时被踢得漫天飞扬的尘土,煤渣的跑道好像到了九年级才换成塑胶的。学校的教学楼楼层不高,高年级和低年级被分在2栋教学楼,在08年汶川地震时大家一窝蜂跑向操场似乎还看见了教学楼山墙上的裂缝。陈旧的教学楼、裸土的操场、瓦片屋顶的小卖部、学校旁的圆豆泡糯米等等,这是为数不多的关于初中场景的记忆。英语老师Mrs王、数学老师黄老邪到后来的我们最喜欢的数学老师郑老师、历史老师何老师等等,在翻看唯一一张毕业合影的时候还都能找到,只是任何一张照片都没有她了。 李老师是典型的处女座老师,凡事力求完美。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是影响我最深远的老师之一。老家冬天的日头短,晚上七点多钟就完全黑了,早上天亮的也迟,她是总能比我们早来比我们迟走的。如果不是语文晨读她会隔着满是雾气的玻璃窗往里面望,早上守在门口去揪那些迟到的同学。七八十人的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有一个课桌椅是李老师的,她没事会坐在这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上我们的课她就批改作业和家校联系手册。班上的同学们在她的管教之下转变很大,大家同心协力,成为平行班里最好的班级。我还记得她让我和同学到学校的晚会上去讲相声,打那时候起,我变得不再怯弱了。我还记得她最喜欢的文章,马国富的《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接连摘抄了两次她还不知道。我还记得她让同学们站上讲台去讲解卷子。到后来我家里搬家的时候还找见了七年级学校运动会我们班的奖品一副长跳绳。 事情发生在年元旦前后,那天下午大家都在筹备着准备怎么过元旦节,因为那时候已经是九年级,为数不多的假日当属元旦节可以彻彻底底休息一天,再翻过年来面临的就是中考更别提休息了。这件事也是我到后来才知道的,那天李老师在来上班的路上包被小偷盯上了,可是没有被抢走,小偷把她摔倒在地上。后来到了学校她也没有提及这回事。到这天下午学校组织教工运动会,穿着高跟鞋的她和同学换了一双运动鞋后就出了教室,直到救护车的声音响起,我们再也没能见到过她了。学校说她跳绳的时候昏倒了,医院诊断是突发脑溢血。过了没医院看老师,可是老师已经走了,送去了殡仪馆。从殡仪馆的冷库中抬出来缓缓打开袋子,我见了李老师最后一面,她戴着一顶假发,短发,按平时她的打扮都是齐肩的略卷的长发,脸上的妆容还是细致的,就是再无生气。几分钟的时间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就此诀别了。 到后来,学校支持她的儿子读了大学。到清明的时候,同学自发组织去八宝山看她,碑上的照片是她刚参加工作时的,周边冷冷清清,这样的时候也只是屈指可数了。到年的春节我又回学校过一次,那时候学校完全变了样,新建了教学楼,连学校大门也换了。 ????年到现在11年过去了,电影里范老师摔倒的瞬间我想到了李老师被小偷摔倒的那一刻,或许记忆会有偏差,但11年前的那个下午当听到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时,后面谁都没想到李老师就这样走了,不满四年的时间她盼着我们每一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能出人头地,可是后来同学们都各自为家,再捡拾起来的不过都是只言片语,没人能再说出个完完整整的四年。 ????最后一课,我学会的是要在坚强背后的温暖。11年后大家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人格与个性,回忆给予的最大力量就是前行的温暖,我把珍视的记忆片段串联起来,并写下来,供以后回看。 土木工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