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舞出精彩 ——甘井子区北华小学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侧记 文/刘玉俊居东明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它具有凝聚师生情感、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北华小学的花样跳绳就体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在区内外小有名气。最初发展是年,那时候还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跳法内容单调,后来大连市体育研训教师到校调研、指导工作时,给了一些发展的建议和指导,带领体育组的老师们开发花样跳绳项目,北华与绳从此结下了不解情缘。短绳文化贯穿于学生、教师、家长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一、明确目标,找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形中会给人以力量,让师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和和影响。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选择简便易行、实效性强的项目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所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两项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养成锻炼习惯,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就成为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 体育人都知道,体育运动有五大身体素质:耐力、柔韧、速度、灵敏、力量。花样跳绳集耐力、速度、灵敏、力量于一体,且轻便易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锻炼。从教育的角度,培养孩子们毅力、韧劲、团结、合作,竞争,克服困难等优秀的品质;从审美角度来说,花样跳法集运动的美和节奏的美于一体。所以我们确定花样跳绳为全校性普及的体育技能学习项目之一,达到“以绳健体,以绳启智,以绳养德”的目标。 二、理清思路,找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一)提高认识、专家引领 1.提高教师队伍的认识。学校定期集中学习国家、省市的关于体育教学的相关文件,校长牵头,组织老师沙龙会交流感悟,从根本上改变老师们思想中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及健康目标的认识;学校多次邀请专家一起研讨方案制定并请其为全校教师进行体育特色教学讲座,同时结合教师亚健康身体的现状,带领老师与学生一起跳绳等,探讨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 2.提高家长队伍的认识。在老师们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后,我们要寻求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使花样跳绳运动深入全校学生家长心中,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会,提升全校家长的认识,定期组织孩子和家长到所在社区、广场同跳同乐,从而有效地带动、鼓励和指导家长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 3.提高学生队伍的认识。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为了让学生爱上花样跳绳,我们搜集网上一些花样跳绳的精彩视屏播放给孩子们看,在跳的过程中配上活泼而又富有动感的音乐,组织部分跳得好的学生在全校展示,给学生们讲运动健身的故事等,激发学生们跳绳的情趣,让学生们对小小短绳充满感情。 (二)目标牵动标准导航 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商讨并制定了学校体育特色教学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学校出台了《体艺2+1特色项目发展规划》,同时又制定了学生发展目标,即“最终要达到人人有多项体育技能,人人有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又研究体育技能标准,当时国家还没有出台标准的时候,我们在大连市体育研训教师孙萍老师的实验课题“体艺2+1技能标准研究”的引领下,研究出花样跳绳体育技能的标准,按照标准分步实施,不断进步。 (三)全员参与营造氛围 身教胜于言教,全校开展体育特色教学中,我们做到了学生、老师、家长、领导等全员参与。我们请来了孙萍老师定期到学校辅导老师学习花样跳绳,在边学边跳中,老师们享受着运动的乐趣,和谐的氛围,体验到花样跳绳的不易,对孩子们跳的那样好由钦佩生喜欢,营造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看到老师们也在学习跳,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同时,我们呼吁孩子回家后教会家长各种花样跳法,带动家长锻炼的意识,学校组织各种亲子跳绳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质量观。 (四)体育教师专业提升 体育改革,最终都要靠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去实现与完善。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同时也是学生使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服务者,也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我们学校利用各种活动,促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提升。请进来,聘请孙老师及区进修教研员立足课堂,结合教师的课例进行指导;送出去,外派老师出去学习;任务驱动,体育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培训提高,专题引领,自主学习,汇报交流中提升。 三、科学实施,把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课堂转型主动学习 学生多项体育技能的形成和体质的增强,不单依靠领导重视、班主任支持、体育老师的努力,更得益于我们研究体育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成功于课堂转型之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创造,愿意练习。 转变后的主教材部分的新教学模式:明标——研学——交流——总结——练习——创新——展示。例如杨爽老师所教六年级的“交互绳”一课,老师没有教给孩子如何去进绳或者出绳,而是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让学生带着老师的设疑问题,自己先去体验,探究,最后老师组织交流总结提炼方法,跳绳的方法是学生们自己探究出来的,老师引导规范跳绳技术。 学生研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明标很关键。例如刘晓庆在布置学生探究体验的任务时,这样说“现在同学们体验反向直摇跳,持手绳不变,尝试摇绳方向相反跳法。”明晰学生探究的任务与要求,学生在体验中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作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走进学生,提示,引导,帮助。最后老师组织大家提炼跳法技巧。学生在练习,展示,创造。 正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养成了学生们自主学习主动性强,合作意识浓,过程中互帮互助,积极献策的好习惯和好品质。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经历了兴趣、困难、失落、鼓励、振奋、提高、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发展了学生的情、智。当学生们爱上这项运动时,就会感到快乐,变得主动性强,愿意练习,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这也是我们教学方式转变中最大的收获吧。 2.学科融合常态训练 校本授课。每周一节校本课必修课上进行新内容的学习,选修课上进行一校一品队的提高性训练。 课堂融合。我们将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学习与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相融合。每节体育课上要有5-10分钟的课课练内容;每学期要有完整的花样跳绳课时5—10节;一至六年级分级学习,逐渐普及花样跳法达标。 3.活动拉练提升素养 校内展示。围绕体育项目的学习,我们以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拉练、推进。例如运动会、艺术节、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会操比赛、考级活动、创编花样跳法发布会等活动。 校外联动。学校组织花样跳绳等健身项目活动跳出校门,跳进社区广场,展示中提高学生们跳绳的幸福指数,同时又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广场上居民、家长、孩子同学、同跳中其乐融融。我们又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种广场晚会,节目汇演,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们登上舞台,走向高雅。现在的我们把花样跳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技能,更当作是一种艺术,有机会我们正尝试报名参加“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让北华的花样跳绳跳入全国人民的眼中。 历经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北华的学生们人人喜爱花样跳绳,家长们人人知道花样跳绳,街道社区居民人人会提起北华的花样跳绳……花样跳绳成为了北华小学特有的品牌,一张人人为之自豪的亮丽名片。学校摘掉薄弱的帽子,成为甘井子区标准化校园、大连市体育基地校、辽宁省体卫艺教育教研基地、全国特色学校等,都是这根小小的短绳搭建起学校发展和师生提升的纽带。舞动的花绳跳出了强健的体魄,积淀着终身的幸福。我们在跳绳文化中感悟为人、做事,学习、成长。 一根细细的绳子,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健康和自信。历经七年的时间,北华小学已经形成了跳绳文化,如今北华师生手中的小小短绳,不仅仅传递着学校对体育特色教育的美好追求,对健康人生的幸福渴望,更是一个支点,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作者单位:甘井子区北华小学) 夫奇银屑胶囊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hsts/1362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