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校外食品进校,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赚

发布时间:2022-5-30 20:15:36   点击数:

最近四川达州一所私立学校,两个学生在校外携带一箱牛奶,想要带到学校里,却被门卫以“不明来路的饮品”为由拦下,结果两位初中生干脆在校门口试图喝光所有牛奶。

事件以半箱牛奶喝剩下告终,当地教育局也责令学校调整相关规定。

这件事情在网上传播,大家普遍也都站在学生立场上,觉得学校一刀切,管理的过于简单粗暴,让两个孩子受罪。

校方职责

学生食品安全确实是重中之重,学校也有义务照顾学生饮食安全,然而实际管理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没办法对食物加以明确的区分,有种限制学生食用学校和家庭以外的所有食物的意味。

学校表示,之所以没有让学生把外带的牛奶带进校园,是因为现在正值疫情期间,为了响应疫情防控规定,外来食品是不能轻易进入校园的。

该校负责人所说,“我们学校有1万多名学生,学校又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在外面买食品,若吃了过期食品、霉变食品或者不卫生的食品出现食品中毒,学校肯定脱不了干系,所以我们才出台这样的规定。”

这个解释显然不能服众,毕竟当前并没有严格到限制外来食品的地步,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并没有学生不得携带食品进校的禁令,因此,出于食品安全考量,学校可以善意引导,但无权一禁了之。

这也是为什么当地教育局约谈了学校的领导,并且要求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学校回应“就今后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学生自带食品进校园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将通过学生干部、班主任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也没拿出个具体章程。

学校可以要求其他零食都不许带到教室和宿舍,但是牛奶和水果应该除外,还有走读生的早餐也应该可以带进学校,毕竟家长做的或者购买早餐安全性也该由家长负责。利益相关

很多人都怀疑,学校这么做是为了照顾学校内部小卖部或超市的生意。

中小学校内的小卖部备受诟病。近日,有广东茂名当地网友称,茂名市电白区水东中学一小卖部正在以每年超百万元的价格招拍。此前,其他地区也曾出现中小学小卖部招租金额过大现象。

最近教育部也发布了《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明确在中小学校内不得设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这个学校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如何调整学校饮食安排,食堂建设,可能会使接下来学校整顿的重点之一。

儿童健康

近几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愈发引人注目,儿童肥胖率指数较高,家长们应当格外关切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01饮食规律

要做到按时吃饭,保证一日三餐,两餐之间可间隔4到5小时,控制吃饭速度,避免暴饮暴食。

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建议多吃薯类及杂粮,尽量做到每天3种,每周5种以上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的摄入。

每人每天茎、叶类蔬菜摄入量应为至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到一半或以上;水果摄入量应为至克。每天应摄入液体奶毫升,并适量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每周可摄入50至70克坚果。

多吃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

02运动

孩子在进行写作业、上网课、看琴谱、绘画等近距离用眼活动时,持续时间过长、没有合理休息、光线不足、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均易导致孩子近视发生。

有研究表明,每天坚持2小时及以上户外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运动,有利于预防近视,同时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室外的太阳会释放蓝光,对改善和调节情绪有很大的好处。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01有氧运动

青少年每周最好有3次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足球等。

力量锻炼02

除加强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外,儿童与青少年做一些简单的可以增加骨骼负重的运动,例如跳绳、拉伸、踮脚、哑铃操、篮球等,这些运动也可增加力量锻炼,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03传统游戏

传统游戏活动有:打沙包、捉迷藏、丢手绢、跳方格、跳皮筋等,都受到儿童与青少年的喜爱;儿童与青少年经常与父母做一些身体对抗性的游戏,如“斗鸡”等,不仅能锻炼心肺耐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骨骼健康、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反应能力,还能增强亲子关系。

想了解更多KET考试内容

欢迎在后台给小助手留言

或者添加小助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tsxg/143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