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学生们在教室内下棋。(新华社记者刘颖/图) 丁丁小朋友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曾经和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平时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周六周日继续上校外辅导课程。作为家长,在“教育内卷”的洪流中未能免俗,让他过上了“”的学习生活,尽管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丁丁和我们作为父母所心甘情愿的。 平时晚上,他写作业,我们在旁边辅助,有时短视频中出现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场景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到了周末,本来丁丁可以“放飞自我”的休息娱乐时间又被我们家长挪用挤占,强制执行校外辅导模式。 丁丁的世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长此以往,他和我们都感到枯燥、乏味。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丁丁还经常因遭遇我们家长的善意“点评”而不快,进而引发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原本滔滔不绝喜欢交流的丁丁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呆若木鸡。 作为家长,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也无可奈何…… 好在,有关方面也感受到了我们家长们日益增长的焦虑,在今年开学前出台了“双减”政策,为众多学子和家长带来了曙光和福音。 “双减”政策实施后,变化是明显的。本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很多都关闭或者转成非学科类,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明显减少,加上学校延时服务的叠加效应,丁丁回到家基本没有作业。 我们家庭内部,首先,和丁丁一起开了家庭会议,让他自己筛选校外培训课程。他感兴趣的绘画、架子鼓保留了,练字、写作等枯燥犯困的课程被他取消了。其次,每晚利用闲暇时光,一家人打打羽毛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运动中增加了亲子互动和交流,有一次他还在扣球成功后给我来了个“鬼脸”。同时,充分利用好学校推荐的体育打卡App,每天完成体育打卡,曾经连跳绳都不会的他现在居然都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了!我们家长没有了作业辅导时的“面目狰狞”,孩子脸上的笑容和自信却愈来愈多,孩子“呆若木鸡”的状态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逐渐缓和向好,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活蹦鲜跳”的样子回来了! 这就是我们全家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生态改善了,就会促进整个社会教育生态的完善。 (作者为律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hsts/1434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