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减不了肥,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8 5:21:59   点击数:

《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是一本初版于年的书,从初版发行到现在已有23年。

书的作者斋藤嘉则(日本)曾任职于全球知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咨询顾问经常要面对客户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把在麦肯锡时代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技术作为实践方法,快速灵活地解决各类问题。

本书整合了麦肯锡公司最核心、基础的思考方式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解决系统,具体地呈现了解决问题的程序。“零基思考”跳出现有框架;“假说思考”在短时间内做出结论;“MECE”“逻辑树”深入挖掘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解决系统”用最少的步骤系统地解决问题。

概括为一个公式就是:

2个思考方法+2个分析技巧+1个解决系统=%成功解决问题方程式

既然这本书讲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教人学会解决办法的技巧,那么,今天就用书中介绍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减肥这件事。

一、用“假说思考”方法思考如何减肥

“假说思考”指的是即便在时间和信息都很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建立假设,然后以假设为基础采取行动。也就是说,要尽快下结论并行动起来。它有三个关键点:

1.一定要有与行动相关的结论——结论假设2.思考导出结论背后的理由和机制——理由假设3.与其思考“最优”不如执行“次优”——重视效率

一定要有与行动相关的结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用思考原因和理由,试着让对方先说结论。

比如减肥,首先针对“体重增加”这一现象思考SOWHAT(所以呢?)。先是“得出体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的结论,继续思考,得出“不减肥的话对健康不好”的结论,接着思考得出“开始运动”的结论,就这样持续思考,最后得出“每周去3次健身房”的可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结论。

二、制作“逻辑树”

假设要为了“减肥”思考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慢跑等具体的办法)吗,那么应该如何制作“逻辑树”呢?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重复思考“SOHOW?”对每个层级尽可能地进行“MECE(不重复、无遗漏)”的分解,将解决办法具体化。

怎样才能减肥?可分为三个方向思考:

1.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2.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3.去除体内的多余积蓄物。

很明显,前面说到的每周去3次健身房只是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对应的是“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

那么,针对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也可分为:减少从食物中摄取卡路里的量和减少从饮料中摄取卡路里的量。同样的,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也包括通过运动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和提高基础代谢这两种方法。

至于去除体内多余的积蓄物,可通过去除脂肪(做吸脂手术)和去除脂肪之外的陈旧物质。

再往下推进,在减少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取卡路里,那就要少吃东西或者吃一些含卡路里低的食物,还要控制糖分,不碰酒精等。通过运动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就要在日常多走一些路、爬爬楼梯等,也要有专门的运动计划,比如每天慢跑或者做有氧运动。

逻辑树制作好了,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考虑是通过自力/他力,立刻/短期/中长期,花钱/不花钱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三、一个解决系统完成减肥大业

前面说过,减肥就是今天讨论的课题,那么通过逻辑树找出解决办法后,接下来就是验证和评估解决办法是否有效。从上述的逻辑树中,我们可以得出3个综合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1:自力稳妥办法

通过限制早、中、晚的食量,以及不吃零食等方法控制卡路里的摄取,同时使用计步器管理运动量,增加日常卡路里的消耗。

解决办法2:自力积极方法

去健身中心办会员,通过游泳、动感单车等有氧运动消耗卡路里的同时,进行肌肉锻炼打造新陈代谢率更高的体质。

解决办法3:他力活用办法

通过美容整形进行吸脂手术。还可以通过吃中药和针灸打造不易肥胖的体质。

综上,是书中给我们展示的针对减肥这一课题的解决办法,可自行验证评估,选择哪种全看个人需求。如有疑问,也可以买书回家研究一番。

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精选¥29.8¥39.7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四、理论联系实际,个人经历分享

还记得前两年,我开始通过跳绳来减重,制定好运动计划,做好表格,每天跳多少下,完成了就打钩,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吧,减掉了5斤。后来,我没再坚持,也许是因为增加了肌肉量,所以基础代谢率相对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体重基本稳定不变,直到最近半年,因为松懈身体管理,所以体重又有增加的趋势,于是,我又在思考如何适量减重这个问题,巧合的是,我遇到了《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这本书,发现原来研究“减肥”这件事那么有意思,大有文章可做。也让我有据可依,按书中的方法重新制定新的减重计划,就让我亲身体验这方法是否有效吧。

总结

任何一件事,不想做总有借口,想做就会有方法。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试试通过“2个思考方法+2个分析技巧+1个解决系统=%成功解决问题方程式”这个万能公式去解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hsts/1438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