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自己是成年人对自己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为,是对父母家人最负责的行为,也是打理工作关系、合作关系最明智的行为。但这也是最具挑战的一个行为。磨刀霍霍向自己的感觉确实很难,很有压力。但是不做就只能不停地焦虑、停滞不前。做一做、动一动至少还有改变现状、让生活变得如意的可能。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既能不让自己感到那么困难,又可以达到预期或者超出预期的效果呢?不妨看看斯蒂芬·盖斯这本《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看看这些简单得毫无压力的微习惯是如何打败焦虑和浮躁,最终帮助作者成为自我管理的王者的。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个普通的宅男,天生的大懒虫,喜欢懒散地过生活,经常给自己定目标,但常常因为实现不了目标而懊恼焦虑。后来他开始尝试微习惯,接着,奇迹发生了,微习惯促使他变得越来越自律,原来不敢想、做不到的目标都慢慢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斯蒂芬·盖斯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一跃成为自我成长类网站上的红人。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中总结了自己发生蜕变的经过和方法,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斯蒂芬·盖斯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成功来源于对大脑工作原理的认知,和高效正确指挥大脑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有对身体的尊重和了解。关于这一点,斯蒂芬·盖斯在前面几章为我们进行了专业的科普。1.关于习惯养成的误区习惯养成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以前,我们经常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殊不知,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全面。21天这个数字可能适用在喝水这个习惯培养上,但用在锻炼这个习惯上,却是远远不够的。简而言之,不同的习惯培养需要不同的时间,21天是最基础的时间。很多习惯的养成时间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有的习惯可能需要天甚至更多才可以形成。这个数据更正的结果:培养习惯真的挺难的,一场切切实实的马拉松战。2.大脑的工作原理我擅自把大脑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潜意识部分和意识部分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习惯改变中的两个关键工具——基底神经节和前额皮层。大脑中有两个影响习惯形成的关键工具,它们分别是基底神经节和前额皮层。每个结构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特点,了解它们,扬长避短地应用它们的工作特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额皮层就好比是扫地机器人,扫地很好用,高效干净又节省时间,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买个扫地机器人要花费好几千大洋,平时还要充电,保养。换句话说就是效果虽好,但是消耗很大,兜里银子少的,真是没得消耗。而基底神经节就好比随处可见的普通货扫把,没有扫地机器人那么高科技,但是用起来简单,勤快点,多扫几次,再脏的地也能扫干净。不用花那么多钱,就是稍稍花点力气,也同样能达到一尘不染的效果。二者比较起来,想要培养好习惯,学会支配基底层神经很重要。3.动力PK意志力情绪要么顺服你,要么支配你,这要看谁说了算。——吉米·罗恩在我们培养习惯的道路上有个巨大的拦路虎,那就是我们的情绪。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动力和意志力。同样,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力”,行可行之道才是王道。动力并不是经常可靠动力这股力动起来时活力四射,容易热血沸腾,信心暴增。可就是不好维持,总是昙花一现的感觉。想召唤它出来见见,总要依赖很多外力;就算见到它庐山真面目,也不确定能见到几成,总之,它是个靠不住、还很难激发出来的东西。看这特性,想靠它养成习惯,一般人都很难实现。相比动力,而意志力会更可靠。同时,意志力不仅可以被强化,而且还可以通过策划来实现,是个可塑性极强的能力。意志力不光自身条件好,人类对它的研究也更为透彻,应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些。人们对影响意志力的因素也总结的很清晰。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不难看出,在培养习惯上,动用意志力的效果明显好于动力。二、用微习惯来铸就好习惯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微习惯和意志力天生就是一对黄金搭档。微习惯的特点恰恰可以规避或降低意志力损耗的五个因素。微习惯的计量单位通常是“1”,比如1个俯卧撑,1个跳绳,1页书……这个目标实在微小,完成它,只需要动动手、抬抬腿就可以完成。这种简易程度不会给我们造成一丁点压力和负担,潜意识只会告诉你,完成它小菜一碟。微习惯的魅力就在这里,因为完成它的压力几乎为零,不需要你的大脑为“做”OR“不做”而挣扎纠结。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减少你的选择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时刻制造出正面情绪,几乎不会产生消极情绪,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弱的,不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微习惯简化了行动目标,赋予了行动更积极的意义,让人们毫无防备地想试试这轻而易举的行动。作者斯蒂芬·盖斯的正是从这样的经历中发现了微习惯的意义。斯蒂芬·盖斯开始决定锻炼时,计划每天做1个俯卧撑。这个小小的行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了他后续能量生生不息的源头。因为当他轻松地躺下、毫无压力地做1个俯卧撑时,1个结束后,他会随意的再来几下,然后就慢慢变成了30分钟。在保持了半年后,斯蒂芬·盖斯居然实现了从家到健身房的跨越,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居然在每天1个俯卧撑的催化下产生了质的变化。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接踵而来的是完成这个小目标而获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人在幸福与满足的正能量下慢慢打开更多的能量,逐步打造出自己的能量潘多拉盒。这小小的微习惯在行动的积累过程下最终变成了一个不可小嘘的好习惯。三、如何运用微习惯1.微习惯建立的八个步骤第1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第2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第3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第5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微习惯在项目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跟风。在数量上要适当,微习惯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时选择2-3个是最好的,不要贪多。在确定微习惯项目时,自己要擅长挖掘每个项目的隐藏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确定好后,逐步进入到日常践行的环节,完成目标就好,宁可超额完成目标,也不要随意提高目标。当你做着做着习惯成自然,没有抵抗情绪时,恭喜你,你的微习惯已养成。记得一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2.微习惯策略的八大原则绝不要自欺欺人满意每一个进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绝不要小看微步骤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在施行微习惯策略时最忌讳的就是自欺欺人,计划上明明写着1个俯卧撑,可脑子里却是至少要做10个,如此表里不一的表现是与微习惯的理念相违背的。实施前,不要有压力,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微习惯,没有什么挫败感存在,如果不做一做自己都觉得太过意不去了,保持轻松上阵,顺手一做即可的心态。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有抵触情绪,不要害羞,调整自己的目标,一个让自己感觉不到压力的目标。目标实现后,不要急着制定更高的目标,而是把精力花在超额完成目标上,这才是微习惯应用的精髓。同时,一定要好好奖励自己,又一次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目标,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又强大了一些。自我管理虽然有些难,但是用对方法后,它会不攻自破,变得易如反掌。与其望着高大空的目标愁眉不展,不如从芝麻粒般的小行动微数据开始,这小小的目标里蕴含着超乎想象的大能量,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hsts/1441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