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现在跳绳用的是珠节绳。我原本以为,珠节绳只用在启蒙时。等哥哥熟练以后,我就给他买了个号称更轻的细绳。 跳绳急不得的,是可以随着孩子的体能增强自然而然变好的运动。哥哥刚上一年级时跳的也不多,每次只能跳三个,现在二年级了,一分钟也可以达到一百六七了,在班级中等,老母亲我已经很满意了! 跳绳是小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活动。 有的学校把跳绳列为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之一,如果跳绳不达标,其他学科成绩再好,也会被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资格。反之,如果跳绳成绩突出,期末成绩上有加分。 家长们其实可以在大班时就预先练起来。哥哥的幼儿园是从大班下学期开始教的,建议大家也不要太早,不同幼儿园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 跳绳是一项要“等”的运动项目,不要“催熟”。每个孩子跳绳时要用到的手腕关节、膝关节、前脚掌,都要到身体条件成熟后,开展才有意义。跳绳所需场地非常小,你只要找一个方圆2-3米无人的场地,就可以让孩子跳了。 从来没有学过跳绳的零基础宝宝,也就是4-5岁的娃。我把当时教哥哥跳绳的基础动作掰开揉碎,讲给大家。照着我讲的步骤,就可以在家带孩子练起来啦! 给初学的娃买什么跳绳,是很有讲究的。因为珠节绳的绳体有一定重量,所以不容易打卷。要知道,跳绳打卷是最困扰初学者的问题之一,光把绳子择清楚就很花时间,更不要说跳了。另外就是珠节打地时会更有“啪、啪”的节奏,更适合找不准点儿的初学者。网上流传最广的橡胶绳,因为绳子比较轻,很容易打卷,对初学者来说,也有轻飘飘的感觉。绳体打底的力度也需要花心思找一下。所以娃初学跳绳时,记得要买珠节绳。小学时仍然只用珠节。 孩子双手拿着绳柄,双脚踩到绳子的中间。双手拿绳柄的位置大约比在腰部。但是,如果你娃很高(在班里大概是前五分之一的分位)、偏胖或者是协调性比较弱,也可以把跳绳的长度稍微调长一点,大概到心脏高度,这样挥起来会更容易,绳子不容易打结。 跳绳不是用手臂来摇绳的!正确的发力位置是手腕!很多孩子最开始跳绳的误区是:像小鸟那样张开翅膀,用大臂摇绳,这样跳是很累的,累坏了也跳不了多少个。正确的应该是上臂自然夹紧,下臂张开,用手腕摇绳。跳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手臂、绳子之间的位置,加深印象。跳起来要维持这个姿势不变。如果初学的孩子还是习惯张开上臂,有个绝妙的办法可以纠正:让他上臂夹两张报纸,跳的时候不准报纸掉下来。这样他自然就会板住大臂不乱摇了。 我们已经明确了上肢的动作,那么下肢该怎么配合呢?跳绳时,主要是踝关节和膝关节协调用力的,跳跃时是用前脚掌轻盈着地,而不是双脚全脚掌或者脚后跟“咣咣”砸地。用全脚掌着地,有可能会因为震动太大而影响腰椎和颈椎的,再严重还可能引起脑震荡,十分危险。跳绳之前务必要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热身,否则在不够放松的状态下,关节僵硬,下肢在跳绳时会缓冲不足。 下肢的着力点我们也清楚了。那么跳绳时要跳多高呢?大概是3-5cm。跳的太高,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快,后面的速度就跟不上了,跳的太低,就容易绊倒绳子。非常推荐孩子在起跳之前,对着镜子练习3-5cm的原地跳,体会这个高度,在记忆中把这个高度记牢。 如果孩子协调性比较差,或者父母急于让孩子在太小的时候就学会跳绳,那么孩子甚至不知道是“先悠绳,还是先起跳”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这样的:是先悠绳,再起跳。 当绳子悠到胸前的时候,开始起跳。可以给娃慢动作分解,让娃看明白这个过程。等娃会跳绳了以后,就可以往多跳、跳得快与一分钟计时个以上的方向努力了。 对于学前的娃,我们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