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护航,还孩子幸福童年

发布时间:2024/1/13 18:26:10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当“双减”袭面而来,如何正确理解这项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内涵,成为摆在合肥教育人面前的一道课题。“双减”要减什么、怎么减,到底在“减负”还是在“增负”,没了“外挂”学不好怎么办?从一片质疑声中起步,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法”的同时,向课程要活力、向课堂要品质、向作业要质量,交出了一份减负提效、改革提质的“双减答卷”。◢

  向课程要“活力”让学生多姿多彩

  当平凡的石头“遇见”画笔,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点石”:有的变身“小黄人”,有的变为“蓝精灵”,有的变作“小丑鱼”,还有些化为“企鹅家族”……如今,这些石头散落于校园各处,成为元小独有的“奇妙动物园”,语文课写一段话、数学课找找规律、美术课作一幅画等,它们是天然的生动教材和灵感源泉。

  “所谓的‘双减’,其实是一场育人方式的变革,不仅追求老师在课内‘教足教好’,还要追求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让有各种需求的孩子‘吃饱喝足’。”在元一名城小学校长沈来凤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课后服务的适切性和针对性,与“三点半”之前的教育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整体设计。“落实‘双减’到不到位,关键还是要看课表。”

  鉴于此,元小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为落实“双减”、服务改革的新发力点。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学校对原有课程体系做了近乎颠覆性的解构和重建,全力打造了“1+X2——葵娃乐时光,多彩促成长”课后服务课程,从学科拓展到兴趣培养、从科技前沿到传统文化,奏响“双减”落地的欢乐“交响曲”。

  第一时段是以“静时光”为名的普惠性托管课程,各课任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努力实现“难题留在校,作业不回家”的目标。

  第二时段是命名为“热时光”的个性化课程,这是孩子们最爱的欢乐时光:书法、面塑、素描等传统文化体验课上,孩子们陶冶情操、浸润心灵,传承经典之魅;无人机、科普科创、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上,孩子们探索、追问、思辨,用智慧“点亮”思维;健身健体类课程,孩子们或是踢足球、或是学轮滑、习武术等,在龙腾虎跃中感受成长。

  第三时段则是特别打造的“暖时光”,为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接送的学生提供温情化服务,开设了中草药、扎染、经典诵读等社团课程,以知识绘底、艺术增色、科学添彩,全面构建了教育的多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个性+社团”的“X2”课程,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了相应课程。一年级的尤克里里,二年级的软式棒球,三年级的创意美术,四年级的创意编程,五年级的花样跳绳……每门课程,都根据孩子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精心设计、量身打造。“我们希望,当孩子离开元小时不仅带走一张薄薄的成绩报告单,还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心灵、灵动的思维、能干的双手,他们个个都是‘幸福葵娃’。”沈来凤说。

  向课堂要品质让教学“活”起来

  走进元小办公室,随便选择打开一本课本,上面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全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其中,既有针对所有学生的普适性备课内容,也有针对班级学情的个性化备课内容。翻一翻,满纸满篇的用心与认真。

  特殊的“书本备课”,源于元小对“双减”的理解和落实,是“向课堂要品质”的践行。

  “‘双减’,减的是‘量’、目的是‘质’,要提质增效,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沈来凤认为,最急需改变的是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品质,这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空前提升。元小迅速行动起来,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形成新的教学教研发展格局。

  “为课堂做加法”,元小将之落脚于“备课之变”“教研之变”,“我们通过创新‘集体备课’,定时、定点、定内容不断打磨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品质、要效能。”元小教研室主任张艳介绍。学校要求老师们先人人初备、再集体交流,在此基础上,根据主备老师教案进行个性化更改,完成二次备课后,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所思所感并结合本班学情,将本课重难点、主要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标注于教本上。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为他们配备了骨干教师师傅,通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方式,打磨教学。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课题式”教研,倡导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集体思维碰撞、探讨研究整理出课题,实现从一线经验走向研究理论、迈向理论实践的转变,快速向专家型教师“蜕变”。

  一把扑克牌、几根橡皮筋、一段课本剧等,一堂堂“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或趣味横生、或张弛有度、或形式新颖,一节节灵动的“生本课堂”带给孩子们快乐、高效的课上40分钟……如今在元小的课堂,立足于“情境、操作、对话”三大关键点,老师们打造了一个个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的“习课堂”,让学生在既动脑又动手、知识结合生活的过程中自主体验、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让元小老师们惊喜的是,向课堂要品质、要效能,切实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课上学习更具意义、更有质量,也让他们的课后时间更为充裕,有了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向作业要质量让学生“练”起来

  今年刚开学,元小的孩子们收到了老师自己配音、剪辑、制作的“微课”视频,其内布置了一系列“冬奥会”主题的特色作业。“葵宝”们积极、愉快地投入到这份特殊的趣味作业中:唱歌、画画、捏粘土、做美食,还有的孩子为冬奥奏支乐曲、为健儿写首赞诗……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葵宝”们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一一记录下来交给老师,又收获了新的“微课”视频。一来二去,冬奥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在元小,这样的主题作业每周一次,“播种绿色”“春装秀秀秀”“七彩风筝”……带给孩子们“无边界”的知识汲取和无穷尽的乐趣。

  “落实‘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做‘加法’。”沈来凤介绍,秉承“有梯度、有效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原则,将每个周末定为“葵宝幸福日”,不留书面作业,推出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无边界主体化作业”,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设不同作业空间。

  “聊聊秋分”“我爱我的祖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我是运动小达人”“交通安全记心间”……围绕“心理健康、劳动技能、交际能力、生命安全”等主题,元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情况每周推出一项“无边界作业”,覆盖动手操作、亲子活动、阅读交流、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   “无边界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通了校内校外的界限。更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这样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实践作业,给了他们足够多的自我选择权,极大地促进了个性发展、全面成长。从年9月至今,学校融合了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11门学科,布置“无边界主题化作业”19次,本学期录制作业微视频7项,学生参与率达%。

  “‘双减’,不仅是做‘减法’,更是做‘加法’。对学校及教师而言,是责任与担当的‘增加’;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幸福与快乐的‘增加’。”沈来凤说,元小将继续聚焦课程、作业、教研等方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全面、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完善“五育并举”培养、管理、评价体系,以创新为引擎践行“学在教育活力瑶海”十大行动,推进辖区教学质量飞跃发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tsyd/1437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