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懒虫,怎样让小懒虫爱上劳动

发布时间:2024/9/18 11:58:17   点击数:
引言

小编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很苦恼,她说最近老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老是拖拉、不爱整理;桌子上总是大杂烩,桌面抽屉也是乱七八糟的一堆堆在一起,不仅是书本,还有陶艺课的陶泥,体育课的跳绳,吃饭的勺子等等全部都杂堆在一起,每次要交作业的时候总是找不到,要写作业的时候都要找五六分钟的作业本,还经常忘记带书本,老师提醒了之后,过了没几天又变成老样子了,轮到孩子值日的时候,老师说孩子是磨洋工。

朋友的家庭环境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说对于孩子现在的现象,我认为有这些原因:

包办代替;

由于家中的长辈对于孩子过度的保护和呵护,对于一些本该由孩子承担的一些责任,被长辈大包大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孩子事实依赖的懒散行为,使之缺乏基本的自理习惯。

表现的主要特征:孩子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摆放没有条理,过于凌乱,不会整理;学习用品总是丢三落四;完成任务极其被动,需要经常催促。

家长的催促指责;

每个孩子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赏识。妈妈对于孩子懒散行为的失望逐渐演变成了对孩子的不断催促和一次次的指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了刻板印象——“我这人就这样,你们休想改变我!”常常如此,反而让其对他人的催促形成了依赖——“不急,反正你们会催促我的”。

表现的主要特征:做事拖拉,家长不催促就不会做,难以改变,懒散。

孩子的自我放任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自我放任,认为:我就这样子没关系的,我可以这么做,孩子内心的生长力量被弱化了,所以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也放低了。

主要表现特征:家长不催促就不完成,家长在指责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那么以上就是我认为形成“小懒虫”的三个主要原因,那么这条“小懒虫”在学校里面相应的表现就是,当老师提出一些规定的行为标准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常常不能够达到,集体观念相对薄弱,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参与的热情;在课堂的表现更是主要为:目光游离,老师提问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与他对话也常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易涣散,不懂得倾听,思维表现较浅显。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

面对这样一个日常生活凌乱无序,做事拖拖拉拉的小懒虫,我认为改变的唯一策略就是:培养劳动习惯。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劳动不仅仅就是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韩国媒体曾经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调查,调查显示:

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通过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那么城市里的孩子可能家务劳动时间就更少了。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小懒虫”不懒,培养劳动的习惯呢?

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身为家长就要重视劳动教育,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日本有一部纪录片《小狐狸的故事》。狐狸妈妈对自己生下的小狐狸十分照顾,可以说是舐犊情深。后来小狐狸渐渐长大了,狐狸妈妈却像发了疯似的逼着小狐狸离开温暖的家。刚开始的时候,小狐狸都不愿意离开家,但是狐狸妈妈就是不让小狐狸们回家,又咬又赶,从家里撵走。

最后,小狐狸们只好夹着尾巴落荒而逃,去开始独立的生活,狐狸妈妈虽然看着很冷酷,但是,却懂得教小狐狸如何劳务,自己独立生活。动物世界都尚且如此,家长的教育更应该如此,有些家长会心疼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

但是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学习虽然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把学校里,生活中,社会上的一些实际例子通过交流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确,你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家务劳动也是你的责任也是义务。

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劳动方法

劳动其实并不容易,也是需要方法的,干什么活都有一定的方法,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劳动的操作要领,方法及劳动技巧。比如洗衣服这件事,要教会孩子怎样在一堆脏衣服里把深色浅色分开分类洗,怎样把有污渍需要事前拿出来洗的衣物分类出来,如何操作洗衣机,如何倒洗衣粉、洗衣液之类的劳动,这些都需要家长手把手的教孩子怎样去做,这样他们才能够做的更好。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劳动也是一样,所以家长更应该耐心的教孩子去做。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家长不要只是简单的说“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让孩子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就学会了放弃。

注重实践锻炼

如果说,父母平常没有让孩子参与具体的劳动,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劳动就是纸上谈兵,一定要注重实践锻炼,参与到家务劳动活动中。小编建议家长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设定不同的家务劳动的具体内容,把劳动落入实事,让孩子切身体会劳动,并爱上劳动。

尊重孩子的劳动

想要改变孩子的懒散行为,就要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小编建议:

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对干得好的要给予表扬,但是切忌不要过度表扬。

限定好孩子做家务的时间,不能拖拖拉拉。

对于孩子对家务劳动表现出不情愿、不想做的状态时,家长要表示理解,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家长不能认可他的行为。

不要把家庭劳务作为惩罚的手段,或者把金钱与家庭劳务挂钩,曲解了劳动的真正意义。

运用方法巧促孩子劳动,可以提前给孩子计划好一周要做的劳务,安排规定时间,家长也要列出要做的事情。

最后,身教重于言教,想让“小懒虫”爱上劳动,就要从家长的行动开始,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成为积极向上的引导方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uvipmall.com/tsgn/144574.html
------分隔线----------------------------